仲夏時節,吉林大地萬物豐茂、生機勃勃。
良好生態環境,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,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。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一直寄托著殷殷厚望——
“綠水青山、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。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,這條路要扎實走下去。”
牢記囑托,不負使命。
近年來,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堅定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加快推進生態強省、冰雪強省建設,將冰雪和避暑休閑生態旅游列為“十四五”時期三大“萬億級”產業之一,始終堅持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,交出一份質量更高、成色更足的答卷。
生態優先,守護綠水青山
7月的查干湖飛鳥翔集,蘆葦搖曳,花海爛漫。
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,我省針對查干湖相繼出臺規劃:用“加法”增強生態涵養功能,用“減法”夯實節能降耗,用“乘法”發展生態旅游,用“除法”做好污染防治。
生態美,效益增。
“春捺缽,夏賞荷,秋觀鳥,冬捕魚”,查干湖的四季旅游遠近馳名。
大湖重煥活力,僅僅是我省生態優先、堅持綠色發展的縮影。
深入打好藍天、碧水、黑土地、青山和草原濕地“五大保衛戰”,扎實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,持續抓好自然生態保護,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執法……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上,我省不斷邁出堅實步伐——
2022年,吉林省完成造林綠化221.4萬畝,建設中西部農田防護林體系28.4萬畝,退化林修復10.3萬畝,森林撫育157.64萬畝;完成草原修復21.74萬畝,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;全省省級重要濕地達到37處,新建省級濕地公園4處,濕地保護率達到45.22%。
將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有機融合,已創建5個國家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,9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,22個省級生態示范縣。
不久前,《2022年吉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》發布,曬出“綠色成績單”——
空氣質量繼續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,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居全國第九位;水環境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。全省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1.8%;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,環境安全得到有效維護。
點綠成金,擦亮生態旅游品牌
長白山池北區(二道白河鎮)是一個免費開放式的4A級景區。在這里,可以看山戲水,“慢”享“綠景”。
“保護面前,再大的誘惑不動心;利益面前,再小的生態不破壞。”作為我國北方的生態屏障,長白山堅持在保護中開發,生態旅游快速健康發展,同比疫情之初的2020年,近兩年全域旅游人數、旅游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2.13%和20.9%。
近年來,聚焦“一主六雙”高質量發展戰略,我省做精“長通白延吉長避暑休閑冰雪旅游大環線”“長松大白通長河湖草原濕地旅游大環線”,冰雪和避暑休閑產業雙業并舉,形成了聯動冬夏、帶動春秋、驅動全年、四季皆有特色的全域、全季旅游發展格局。
放眼吉林大地,“點綠生金”的實踐全面開花。長白山、查干湖、凈月潭、嫩江灣等生態旅游景區備受矚目,鄉村旅游豐富多彩。端午假期,全省接待國內游客量與旅游收入雙雙創下歷史新高。
同時,依托生態旅游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百姓吃上了“生態旅游飯”。安圖銘睿朝鮮族民俗旅游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麗娜說:“今年夏天以來,安圖縣二道白河鎮的奶頭山村日均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,帶動本村和周邊村民人均增收約3萬元。”
從“生態美”到“生態富”,吉林的綠水青山優勢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。
“點睛”粉雪,冰天雪地鑄成金山銀山
春節期間,滑雪攝影師張嘉東每天在滑雪場給游客拍照,忙得疲憊又喜悅。
這個假期,我省熱“雪”沸騰。接待國內游客1154.67萬人次,同比增長23.61%,增幅高于全國0.51個百分點;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11.78億元,同比增長33.31%,增幅高于全國3.31個百分點。
忠誠踐行“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我省大力發展寒地冰雪經濟。
從率先出臺《吉林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大做強冰雪產業的實施意見》到將旅游業確定為吉林省“十四五”時期三大“萬億級”支柱產業之一,再到制定《吉林省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(2021-2035年)》,一系列政策和規劃體系的建立,為全省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持續深耕之下,我省“西冰東雪”格局已形成。同時,“溫暖相約·冬季到吉林來玩雪”成為國內知名冰雪形象品牌。
全省已建成75座滑雪場,單日最大接待量達到12萬人次,成為全國滑雪接待規模最大的省份。萬科松花湖、萬達長白山、吉林北大湖,接待人次連續多年位列全國三甲;長春廟香山、天定山、蓮花山,長白山魯能等滑雪度假區熱度持續攀升;吉林霧凇、查干湖冬捕名動全國……
馳而不息,逐綠前行。充分利用吉林整體生態優勢,傾力打造兩座“金山銀山”,加快建設四季旅游名省、冰雪旅游強省、世界著名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精彩藍圖徐徐展開,未來可期!(楊曉艷 徐慕旗)
仲夏時節,吉林大地萬物豐茂、生機勃勃。
良好生態環境,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,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。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一直寄托著殷殷厚望——
“綠水青山、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。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,這條路要扎實走下去。”
牢記囑托,不負使命。
近年來,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堅定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加快推進生態強省、冰雪強省建設,將冰雪和避暑休閑生態旅游列為“十四五”時期三大“萬億級”產業之一,始終堅持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,交出一份質量更高、成色更足的答卷。
生態優先,守護綠水青山
7月的查干湖飛鳥翔集,蘆葦搖曳,花海爛漫。
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,我省針對查干湖相繼出臺規劃:用“加法”增強生態涵養功能,用“減法”夯實節能降耗,用“乘法”發展生態旅游,用“除法”做好污染防治。
生態美,效益增。
“春捺缽,夏賞荷,秋觀鳥,冬捕魚”,查干湖的四季旅游遠近馳名。
大湖重煥活力,僅僅是我省生態優先、堅持綠色發展的縮影。
深入打好藍天、碧水、黑土地、青山和草原濕地“五大保衛戰”,扎實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,持續抓好自然生態保護,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執法……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上,我省不斷邁出堅實步伐——
2022年,吉林省完成造林綠化221.4萬畝,建設中西部農田防護林體系28.4萬畝,退化林修復10.3萬畝,森林撫育157.64萬畝;完成草原修復21.74萬畝,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;全省省級重要濕地達到37處,新建省級濕地公園4處,濕地保護率達到45.22%。
將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有機融合,已創建5個國家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,9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,22個省級生態示范縣。
不久前,《2022年吉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》發布,曬出“綠色成績單”——
空氣質量繼續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,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居全國第九位;水環境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。全省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1.8%;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,環境安全得到有效維護。
點綠成金,擦亮生態旅游品牌
長白山池北區(二道白河鎮)是一個免費開放式的4A級景區。在這里,可以看山戲水,“慢”享“綠景”。
“保護面前,再大的誘惑不動心;利益面前,再小的生態不破壞。”作為我國北方的生態屏障,長白山堅持在保護中開發,生態旅游快速健康發展,同比疫情之初的2020年,近兩年全域旅游人數、旅游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2.13%和20.9%。
近年來,聚焦“一主六雙”高質量發展戰略,我省做精“長通白延吉長避暑休閑冰雪旅游大環線”“長松大白通長河湖草原濕地旅游大環線”,冰雪和避暑休閑產業雙業并舉,形成了聯動冬夏、帶動春秋、驅動全年、四季皆有特色的全域、全季旅游發展格局。
放眼吉林大地,“點綠生金”的實踐全面開花。長白山、查干湖、凈月潭、嫩江灣等生態旅游景區備受矚目,鄉村旅游豐富多彩。端午假期,全省接待國內游客量與旅游收入雙雙創下歷史新高。
同時,依托生態旅游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百姓吃上了“生態旅游飯”。安圖銘睿朝鮮族民俗旅游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麗娜說:“今年夏天以來,安圖縣二道白河鎮的奶頭山村日均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,帶動本村和周邊村民人均增收約3萬元。”
從“生態美”到“生態富”,吉林的綠水青山優勢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。
“點睛”粉雪,冰天雪地鑄成金山銀山
春節期間,滑雪攝影師張嘉東每天在滑雪場給游客拍照,忙得疲憊又喜悅。
這個假期,我省熱“雪”沸騰。接待國內游客1154.67萬人次,同比增長23.61%,增幅高于全國0.51個百分點;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11.78億元,同比增長33.31%,增幅高于全國3.31個百分點。
忠誠踐行“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我省大力發展寒地冰雪經濟。
從率先出臺《吉林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大做強冰雪產業的實施意見》到將旅游業確定為吉林省“十四五”時期三大“萬億級”支柱產業之一,再到制定《吉林省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(2021-2035年)》,一系列政策和規劃體系的建立,為全省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持續深耕之下,我省“西冰東雪”格局已形成。同時,“溫暖相約·冬季到吉林來玩雪”成為國內知名冰雪形象品牌。
全省已建成75座滑雪場,單日最大接待量達到12萬人次,成為全國滑雪接待規模最大的省份。萬科松花湖、萬達長白山、吉林北大湖,接待人次連續多年位列全國三甲;長春廟香山、天定山、蓮花山,長白山魯能等滑雪度假區熱度持續攀升;吉林霧凇、查干湖冬捕名動全國……
馳而不息,逐綠前行。充分利用吉林整體生態優勢,傾力打造兩座“金山銀山”,加快建設四季旅游名省、冰雪旅游強省、世界著名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精彩藍圖徐徐展開,未來可期!(楊曉艷 徐慕旗)